一、日常维护
传感器清洁
定期检查传感器探头表面,若发现灰尘或油渍,需使用专用清洗剂轻柔擦拭,避免损伤光学元件。对于接触式探头,需确保其与物料的接触面无磨损或腐蚀;非接触式探头则需检查安装位置是否偏移,防止信号衰减。清洁后需用干燥空气吹净残留液体,避免水分干扰。
电缆与连接检查
每周检查传感器、仪控箱及电源线缆的连接是否松动,重点排查接触不良导致的信号中断或噪声。若发现线缆外皮破损,需立即更换并做好绝缘处理,防止漏电风险。
环境控制
设备应部署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15-30℃,湿度<80%RH。避免阳光直射或强电磁干扰源,若环境温湿度波动较大,需增设温湿度监控模块并联动空调系统。
光学系统维护
每月对光源(卤钨灯/LED)和检测器(InGaAs/PbS)进行性能检测,通过标准样品验证光谱强度稳定性。若发现光源衰减超过20%或检测器噪声增大,需及时更换组件。
二、模型验证
标准样品校准
每季度使用覆盖测量范围(高、中、低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模型验证,确保预测值与参考值偏差<5%。若偏差超限,需重新采集样品光谱并更新PLS模型。
动态环境验证
在生产流程中,每批次干燥过程需抽取10%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如卡尔费休法),对比在线预测值与离线真值,评估模型在物料基质变化时的适应性。
异常数据预警
实时监控光谱相似度(夹角余弦法>0.99)和预测残差(RSEP<1%),若连续出现异常值,需触发模型再校准流程,防止误判干燥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