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一、日常维护传感器清洁定期检查传感器探头表面,若发现灰尘或油渍,需使用专用清洗剂轻柔擦拭,避免损伤光学元件。对于接触式探头,需确保其与物料的接触面无磨损或腐蚀;非接触式探头则需检查安装位置是否偏移,防止信号衰减。清洁后需用干燥空气吹净残留液体,避免水分干扰。电缆与连接检查每周检查传感器、仪控箱及电源线缆的连接是否松动,重点排查接触不良导致的信号中断或噪声。若发现线缆外皮破损,需立即更换并做好绝缘处理,防止漏电风险。环境控制设备应部署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15-30℃...
在线光谱仪的核心技术全链路涵盖色散元件、聚焦成像系统、探测器及信号处理系统,各环节协同实现高精度光谱分析,具体拆解如下:1.色散元件:光谱分离的基石色散元件是光谱仪的核心部件,通过光的色散原理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常见类型包括:光栅:利用衍射原理,通过周期性结构使不同波长光以不同角度偏转,实现波长分离。其优势在于分辨率高、色散均匀,且适用于紫外到近红外波段。但需配合滤光片消除多级次光谱的杂散光干扰。棱镜:基于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差异进行色散,短波长光色散能力更强。其结构简单、成...
油水分层仪作为油水混合物检测的核心设备,其核心技术融合了多学科交叉原理,通过非接触式或接触式测量手段,实现油水界面的高精度定位与动态监测。其技术体系可划分为三大核心模块:一、物理特性差异感知技术油水分层仪的核心基础在于对油水物理特性的差异化感知。油水密度差(油密度0.91-0.95g/cm³vs水1g/cm³)是重力分离的物理基础,而电导率差异(油电导率≈10⁻¹⁴S/mvs水≈10⁻³S/m)则成为电容式检测的关键参数。现代仪器采用高频电容传感器,通过测量油水混合物介电常数...
在工业生产线上,一袋面粉以每秒10米的速度飞驰而过,一台形似“电子眼”的设备瞬间锁定其表面,0.1秒后,显示屏亮起“含水率12.3%”——这便是在线近红外水份仪的“超能力”。它通过捕捉水分子与近红外光的“对话”,实现非接触、实时、精准的水分检测,成为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的“质量守门人”。一、分子“舞蹈”:水与光的能量共振水分子并非静止的“哑铃”,其内部的氧-氢键会以特定频率振动。当波长为1-2.5微米的近红外光照射物质时,水分子会像被唤醒的舞者,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引发键的...
油水分层仪通过实时监测油水界位与含水率,结合智能算法与闭环控制,可显著优化电脱盐装置的注水量控制,具体优化路径如下:1.精准界位检测:动态调整注水基线电脱盐装置需通过注水稀释原油中的盐分,注水量不足会导致脱盐率下降,过量则增加能耗与后续处理负荷。油水分层仪采用微波能量吸收技术(如ID200系列界位探测仪),利用油与水介电常数差异(数量级差别),通过高频低功耗微波探测球形区域介质吸收率:水相吸收大部分信号,输出强模拟信号(4-20mA电流对应含水率0-100%);油相吸收弱信号...
近红外水分仪的快速标定与物料适配是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在快速标定方面,首先需准备一系列已知水分含量的标准样品,这些样品应覆盖待测物料的水分范围,并确保均匀性和一致性。通过近红外水分仪对这些样品进行测量,记录反射光的能量变化,并利用仪器内置的算法或外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水分含量与反射光能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此过程需反复验证和调整,直至模型精度满足要求。物料适配方面,需考虑物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颜色、颗粒大小、表面粗糙度等,这些因素均可能影响近红外光的吸收和反射。...
在油气处理场所,油水分层仪的安全规范应用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与环保合规性。首先,防爆设计是核心要求。油气场所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油水分层仪需通过Exd(隔爆型)或Exi(本安型)认证,确保电路与传感器在爆炸性环境中安全运行。例如,设备外壳需采用抗静电材料,内部电路需配置过压保护模块,防止电火花引发事故。其次,安装与操作规范需严格遵循。设备应安装在通风良好区域,远离高温热源与腐蚀性介质。操作人员需穿戴防静电服、防护眼镜及手套,避免油水混合物直接接触皮肤。取样口需设置在油罐...
近红外水份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已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工业生产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如何实时、精准地监控产品质量成为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近红外光谱技术,凭借其快速、精确和无损的特点,成为了一种理想的水份检测工具。1、近红外水份检测的原理近红外光谱法通过测量材料在近红外光区(通常在700-2500纳米之间)的吸收特性来分析其组成成分。水分分子具有特定的吸收波长,近红外光谱仪能够在这些波长下检测到水分含量...